close

醫學圖片  

醫學教育菁英化不浪費人才

 

日期:2012/09/05   來源:旺報

 

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大陸每年許多醫學專業畢業生轉行,與近年來醫學院擴招及醫學教育培養模式有關。業內人士指出,除了醫學本科招生浮濫;教學重基礎輕臨床、重理論輕實踐;另一方面,未建立人才流動機制,醫院按既有管道接收人才,並不斷提高門檻限制「非管道」人員進入。
 目前大陸醫學系畢業生求職者眾,醫療機構用人門檻愈來愈高,據了解,一些市級以上醫院已不再錄用本科畢業生,三甲醫院招聘門檻至少是博士。
 此外,不少醫學專業學生對醫生職業認同感不高,以及醫患關係緊張,都是醫學專業畢業生轉行原因。東南大學醫學院院長滕皋軍說:「你如果碰到醫藥代表,問一下他的背景,很多都是學醫的;這在外國同行看來很難理解,他們的醫生是不會做這種事的。」
 「培養一名醫生是非常昂貴的,以美國為例,醫學生博士畢業後要接受近10年住院醫生培訓和專科醫生培訓,到獨立執業時,欠銀行數十萬美元是常事!醫學教育有其特殊性,與其用大筆經費來培養水準參差不齊的醫學生,且每年流失50萬人,何不集中力量,培養一批卓越醫生?」李玲和陳育德都表示,應讓醫學教育「菁英化」,「一個醫學生都不浪費」,建議醫學教育每年有計畫地甄選醫學生,使醫學生回歸應有的職業高度。
 今年5月,大陸教育部、衛生部提出《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將培養「5+3」(5年醫學院校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臨床醫學人才,2012年批准第一批試辦大學。
 《計畫》指出,「十二五」期間不增設醫學院校和臨床醫學專業點,臨床醫學專業招生名額過多的省市、大學,要縮減招生數量。

 

 

  觀後語:

  去?不去?台灣醫生的兩難

在台灣,成長為一名全科醫生需要接受七年不分科的本科醫學教育,其中包括兩年見習醫師和一年實習醫師,畢業後還要做三年住院醫師,而醫生也是人人稱羨的職業之一,但是,為什麼在台灣醫生的需求量仍然供不應求???

  其實需要探討的地方有很多,包含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工作時間過長、薪資待遇不如預期、更多的台灣醫生往中國大陸發展等等都是造成台灣醫生需求量不足的原因。

  在這裡,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台灣醫生紛紛轉往中國大陸。根據一份 "天下雜誌" 報導指出,對於醫師荒,大家已知:台灣三六八個鄉鎮,六六%沒有急診醫師;四七%沒有外科醫師;四三%沒有婦產科醫師;三六%沒有兒科醫師。還有,每四個醫師中就有一個做醫美等等都是造成台灣醫師荒的主因。

  大陸火熱進行醫療改革,比規模、氣派、儀器,一些私營大陸醫院絕對勝過台灣醫院,但是,在台灣,民眾能享受到平均又優質的醫療服務,是我們的價值,也是讓人覺得幸福的地方,在聽到出走的台籍醫師紛紛感嘆台灣醫療沒未來時,著實令人心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g J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